中藥方劑“蔥礬酒”。別名:蔥礬散、蔥礬飲。處方:明礬(于端午午時為末,曬干,瓷器盛之)3錢,蔥白7莖。功能主治:一切疔毒、惡瘡初起,發熱惡寒者。用法用量:蔥礬散(《驗方新編》卷十一)、蔥礬飲(《壽世良方…
中藥方劑“不換金散”。別名:不換金正氣散、真方不換金正氣散。處方:藿香、厚樸、蒼術、陳皮、半夏、甘草等分。功能主治:辟嵐氣,調和脾胃,美飲食。解散寒邪。主四時傷寒,瘴疫時氣,霍亂吐瀉,腸風便血;外傷濕…
中藥方劑“參附滲濕湯”。別名:滲濕湯。處方: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附子(炮)、干姜(炮)、桂枝、芍藥各等分。功能主治:坐臥濕地,雨露所襲,身重腳弱,關節疼痛,發熱惡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膚腠不密,…
中藥方劑“川歸湯”。處方:當歸(酒炒)、川芎、熟地、白芍、延胡索、紅花、香附、青皮、澤蘭、丹皮、桃仁泥各等分。功能主治:瘀血心腹痛,發熱惡寒。用法用量:童便煎服。處方:川芎2錢,當歸1錢,益母草2錢。功能…
中藥方劑“參歸羌活湯”。處方:黨參(米炒,去蘆)2錢,羌活1錢5分,獨活1錢5分,當歸1錢5分,川芎1錢,藿香1錢,炙草7分,紫蘇1錢。功能主治:虛弱,及老人傷寒初起,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無汗。用法用量:加紅棗2…
中藥方劑“大黃牡丹湯”。處方:大黃12克 牡丹3克 桃仁9克。瓜子12克 芒消9克。功能主治:瀉熱破瘀,散結消腫。主腸癰初起,右少腹疼痛拒按,甚則局部有痞塊,發熱惡寒,自汗出,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黃膩,脈滑數者…
中藥方劑“當歸川芎湯”。處方:當歸 熟地黃 白芍藥(炒)元胡索(炒)川芎 桃仁 紅花 香附 青皮(炒)澤蘭 牡丹皮。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主小產后瘀血內阻,心腹疼痛,或發熱惡寒者。用法用量:入童便、…
中藥方劑“葛根解肌湯”。處方:葛根(三錢),麻黃(一錢),肉桂、甘草(炙)、黃芩、芍藥,各一錢。功能主治:治傷寒頭疼,發熱惡寒,肢體拘急,胸膈煩悶。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三片,紅棗一枚,煎至…
中藥方劑“古拜散”。處方:荊芥穗。功能主治:產后受風,筋脈引急,或發搐搦,或昏憒不省人事,或發熱惡寒,頭痛身痛;鼻淵。用法用量:《醫學心悟》本方用法:有火者,用陳茶調下。
中藥方劑“歸術保產湯”。處方:當歸(酒洗)1錢5分,川芎1錢,白芍(酒洗)1錢,熟地黃(酒蒸)1錢,白術(去蘆,炒)1錢,甘草(炙)3分,白茯苓(去皮)1錢,陳皮8分,干姜(炒黑)8分,香附米(重便炒)1錢。…
中藥方劑“藿香和中湯”。處方:藿香、香附、紫蘇、制蒼術、制厚樸、山楂、小川芎、羌活、砂仁、炒麥芽、去白陳皮、白芷、炙甘草、生姜。功能主治:感寒停食,吐瀉。小兒內傷乳食,外感寒邪,遂致食寒凝結,腹中作…
中藥方劑“滑石石膏散”。處方:滑石 石膏各等分。制法:上藥搗篩為散。功能主治:治女勞疸,日晡所發熱惡寒,小腹急,身體黃,額黑,大便溏黑,足下熱者。用法用量:以大麥粥汁服3~5克,每日三次。小便極利則愈。備…
中藥方劑“和解養胃湯”。處方:玄參1兩,甘菊花3錢,甘草1錢,麥冬3錢,天花粉3錢,蘇子1錢。功能主治:和胃解熱。主傷風,邪入于陽明,口苦咽干,腹滿微喘,發熱惡寒。用法用量:水煎服。1劑口苦、咽干之癥除,2劑…
中藥方劑“雞鳴丸”。別名:雞鳴定喘丸。處方:知母4兩(炒),杏仁(去皮尖)2錢,桔梗(去蘆)5錢,阿膠(麩炒)4錢,葶藶(火上焙)3錢,款冬花4錢,旋覆花1兩,半夏(姜汁炒)3錢,甘草(炙)1兩,陳皮(去白)…
中藥方劑“化毒丹”。處方:沒藥 乳香各15克 草烏頭(醋浸泡制)浮石(燒赤,酣淬七次,研)各30克 巴豆49個(去皮,生用,另研)。制法:上五味,為細末,用浮石、烏頭醋打面糊為丸,如豌豆大。功能主治:解毒消腫…
中藥方劑“抉壅湯”。處方:蒼術、苡仁、木瓜、牛膝、川芎、羌活、獨活、木通、防風。功能主治:濕傷脾胃,外復感風寒暑濕,內外相搏,氣血不行,致生腳氣,頭疼發熱惡寒,狀類傷寒,始必兩腳酸軟,腫痛。用法用量:…
中藥方劑“加味清室湯”。處方:柴胡1錢,黃芩1錢,甘草1錢,半夏1錢,白芍5分,丹皮3錢,陳皮5分。功能主治:熱入血室,婦人經水適來,正當傷風,發熱惡寒,胸脅脹滿,譫語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中藥方劑“加味香蘇散”。處方:紫蘇葉4.5克 陳皮 香附各3.6克 甘草2.1克(炙)荊芥 秦艽 防風 蔓荊子各3克 川芎1.5克 生姜2片。制法:上銼一劑。功能主治:發汗解表。治四時感冒,頭痛項強,鼻塞流涕,身體疼痛,發…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175151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