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金銀花酒”。處方:金銀花(生取藤葉)1把。制法:瓷器內爛研,入白酒少許,調和稀稠得宜。功能主治:癰疽發背,乳癰。用法用量:涂敷四周,中心留口,以瀉毒氣。處方:鮮忍冬花葉。制法:入砂盆研爛,和蔥汁…
中藥方劑“解毒生肌定痛散”。處方:黃連1兩,黃柏4兩,苦參4兩,木賊1兩,防風1兩,羌活、獨活。制法:上(口父)咀,大瓦瓶盛水,入前藥煎湯,以蘆甘石10斤,用炭火煅通紅,鉗在藥內,不問片大小,皆要令酥,內青色…
中藥方劑“姜石救急散”。處方:白姜石12斤(搗末)。功能主治:乳癰,腫如碗大,痛甚。用法用量:取上藥,用雞子白和如餳,敷腫上,干易之。
中藥方劑“橘葉湯”。處方:橘葉 蒲公英 象貝母 夏枯草 青皮 當歸 赤芍 花粉 香附 黃芩。功能主治:治乳癰焮紅漫腫,或初起,或漸成膿者。用法用量:水煎服。處方:橘葉、蒲公英、象貝母、夏枯草、青皮、當歸、赤芍、…
中藥方劑“加味芷貝散”。處方:天花粉、金銀花、皂角刺、穿山甲(土炒)、當歸尾、白芷梢、瓜蔞仁、貝母、甘草節。制法:上銼。功能主治:吹乳,乳癰痛腫不可忍者。用法用量:《東醫寶鑒·外形篇》本方諸藥用各一錢…
中藥方劑“君臣洗藥方”。處方:防風、白芷、赤芍、苦參、甘草、荊芥、艾葉、銀花、羌活、獨活、歸尾、牙皂、蔥白、茶腳、蒼耳子、荷葉蒂、柏子仁、土蜂房。功能主治:發背乳癰,人面臁瘡,及諸惡瘡癤腫痛。用法用…
中藥方劑“青橘連翹飲”。處方:青皮 瓜蔞 橘葉 連翹 桃仁 皂角刺 柴胡 甘草。功能主治:治乳癰初起腫痛,寒熱不甚者。用法用量:水煎,入酒服。
中藥方劑“青皮散”。處方:青皮(去瓤)穿山甲(炒)白芷 甘草 貝母各2.4克。制法:上藥為細末。功能主治:治乳癰初起。用法用量:溫酒調服。
中藥方劑“連翹敗毒散”。處方:柴胡 羌活 桔梗 金銀花 連翹 防風 荊芥 薄荷葉 川芎 獨活 前胡 白茯苓 甘草 枳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散癰腫。治癰疽、疔瘡、乳癰,及一切無名腫毒,初期憎寒壯熱,頭痛拘急者。…
中藥方劑“連翹飲子”。處方:連翹 川芎 栝樓仁 皂角刺 橘葉 青皮 甘草節 桃仁各6克。功能主治:化痰散結,活血解毒。治痰瘀壅阻而成之乳癰,乳內結核。用法用量:上藥作一服。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時服。…
中藥方劑“露蜂房熏方”。處方:露蜂房5兩。制法:上銼。功能主治:乳癰結硬疼痛。用法用量:以醋5升,煎至3升,傾于瓷瓶子內,乘熱熏乳上,冷即再暖,以愈為度。
中藥方劑“露蜂房散”。處方:露蜂房30克 鹿角30克。制法:上藥并燒成灰,細研。功能主治:治乳癰,疼痛不止,或發寒熱。用法用量: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6克。處方:露蜂房 石菖蒲(一寸九節)各30克 掛心 遠志(去心…
中藥方劑“鹿角散”。處方:鹿角60克 甘草15克。制法:上藥研末過篩。功能主治:治婦人乳癰或瘡,久不愈,出膿疼痛不可忍。用法用量:用雞子黃加溫,調敷患處,日三次。處方:鹿角(燒灰,出火毒)。制法:上為極細末。…
中藥方劑“乳癖消片”。處方:鹿角、蒲公英、昆布、天花粉、雞血藤、三七、赤芍、海藻、漏蘆、木香、玄參、牡丹皮、夏枯草、連翹、紅花。性狀: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棕黑色;氣微,味苦、咸。炮制:上十五味,玄參…
中藥方劑“托里解毒湯”。處方:川芎 當歸 黃芩 白芷 連翹 花粉 銀花 甘草節各3克 青皮1.5克 皂刺7個。功能主治:治孕婦乳癰;亦用于各種癰疽初發。用法用量:水煎服。處方:當歸4.5克 赤芍4.5克 川芎 生地黃 連翹 黃…
中藥方劑“替針丁香丸”。處方:草烏尖 硇砂 白丁香(堅者)。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治癰疽、發背、婦人乳癰等欲潰而未潰者。用法用量:酸醋調,癰腫將破者,點之令速潰。
中藥方劑“夏枯草膏”。性狀:為黑褐色稠厚的半流體;味甜、微澀。炮制:取夏枯草,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1~1.25(80~85℃)的清膏。每100g清膏加煉蜜200g或蔗糖200g…
中藥方劑“小犀角圓”。處方:巴豆二十二枚(去皮.膜.心.炒出油.細研),大黃(蒸.焙)一兩一分,犀角三兩,黃連(去須)、梔子(去皮)、干蓼藍、升麻、黃芩、防風(去蘆)、人參、當歸(去蘆)、黃蓍(去苗)、…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175151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