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丸
《圣濟總錄》卷一八五:清心丸
黃柏(去粗皮,銼)30克
上一味,搗羅為末。入龍腦3克同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治熱盛夢泄,怔忡恍惚,胸膈痞悶,舌干。
每服10~15丸,濃煎麥門冬湯下。
《簡易方》引《葉氏錄驗方》(錄自《醫(yī)方類聚》卷一九五):清心丸
人參 蝎梢 郁金 生地 天麻 南星各等分
上為末,蒸餅糊丸,如梧桐子大。
治心受邪熱,精神恍惚,狂言呼叫,睡臥不寧。
每服20丸,人參煎湯下。
《魏氏家藏方》卷九:清心丸
密陀僧60克 黃連30克
上為細末。湯泡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治消渴。
用濃煎茄根、空繭湯送下5~10丸。
《仁齋直指》卷二十三:清心丸
黃連(凈)30克 茯神(去木)微赤茯苓各15克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清心瀉火。治心經血熱所致的痔瘡。
每服100丸,食前米飲送下。
本方原名“清心湯”與劑型不符,現據《丹溪心法》卷四改。
《醫(yī)學心悟》卷四:清心丸
生地(酒洗)120克 丹參60克 黃柏15克 牡蠣 山藥 棗仁(炒)茯苓 茯神 麥冬各45克 北五味 車前子 遠志各30克
上藥研末,用金櫻膏為丸。
治遺精。
每服9克,開水送下。
《仙拈集》卷二:清心丸
白礬30克(半生、半熟)荊芥穗60克
上藥為末,面糊為丸,如粟米大,朱砂為衣。
治癲癇。
每服20丸,空腹時用生姜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