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附六一湯處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
導讀中藥方劑“連附六一湯”。處方:黃連18克 附子(炮,去皮、臍)3克。制法:上藥細切,作一服。功能主治:瀉肝火,止胃痛。治肝火犯胃,胃脘劇痛,嘔吐酸水,現用于慢性胃炎,胃酸過多者。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棗1枚,用水225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熱服。處方:黃連6錢,附子(炮,去皮臍)1錢。制法:上細切,作一服。功能主治:瀉肝火,止胃痛。主肝火旺盛所引起……
連附六一湯
《醫學正傳》卷四:連附六一湯
功能主治
瀉肝火,止胃痛。治肝火犯胃,胃脘劇痛,嘔吐酸水,現用于慢性胃炎,胃酸過多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棗1枚,用水225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熱服。
《醫學正傳》卷四引丹溪方:連附六一湯
功能主治
瀉肝火,止胃痛。主肝火旺盛所引起的胃脘劇痛,嘔吐酸水等。現用于慢性胃炎,胃酸過多等癥。
用法用量
本方改為丸劑,名“連附六一丸”(見《古今名方》)。
明·《醫學正傳》:連附六一湯
組成
黃連六錢(18克)、附子一錢(3克)、生姜兩片、紅棗五枚。
主治
里熱羈留不去,虛寒內生,癥見胃脘疼痛、嘔吐、泄瀉反復發作不愈,或小兒感冒咳嗽、氣喘久治不效。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胃黏膜脫垂癥、胃脘痛反復發作、慢性泄瀉,以及小兒蛔蟲病、小兒慢性腸炎、小兒哮喘、小兒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癥。
1.兒科臨床治驗(個案):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腸炎、哮喘各1例,以本方加味治療5~6劑后癥狀痊愈。(《安徽中醫臨床雜志》2001年第5期)
2.孫謹臣老中醫經驗(個案):本方加味治療小兒胃痛2例、小兒泄瀉2例、小兒蛔蟲病1例、小兒嘔吐1例,均獲顯效。(《中醫雜志》1983年第7期)
方解
本方用藥寒熱并治,方中黃連為主藥清里熱,少佐附子溫中止痛,并能反制黃連苦寒之性。臨床應用以里熱不去、虛寒又生之本虛標實為辨證要點,并根據病情隨證加味,如見胃部脹痛,可加木香、川楝子理氣止痛;兩脅脹痛,加柴胡、郁金疏肝理氣。
免責聲明
- ?
- 【連附六一湯處方用法用量及主治功能】:http://www.fulicp01.com/zy/7644.html。作者: 小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