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太乙膏
《惠直堂方》卷四:加味太乙膏
黃柏5錢,防風(fēng)5錢,元參5錢,赤芍5錢,白芷5錢,生地5錢,大黃5錢,歸身5錢,肉桂5錢,海藻5錢,昆布5錢,蒼術(shù)5錢,金銀花1兩,皂角刺5錢,山慈姑5錢,桂枝5錢,土貝母1兩,何首烏1兩,苦參1兩,連翹花粉1兩。
上藥用麻油5斤浸,春5、夏3、秋7、冬10日,熬枯去渣,入飛過紅丹40兩收膏,離火入血竭末5錢。
拔毒收口。主跌打損傷,風(fēng)寒濕痹,腰腹心胃疼痛,并已潰瘡瘍。
攤貼。
《馮氏錦囊·外科》卷十九:加味太乙膏
真麻油24兩,亂發(fā)1大團(tuán)(黑潤者佳),蓖麻子200粒(去殼,搗碎),大生地4兩(切片),黑玄參3兩,大黃(切片)3兩,全當(dāng)歸3兩,赤芍2兩,白芷2兩,肉桂(去盡粗皮,切碎)2兩,明松香1斤(搗碎,入大蔥管內(nèi),以線縛好,放碗內(nèi),隔湯蒸化,取出候冷,去蔥研細(xì)8兩),真黃丹20兩(其色黃者為真,水飛曬干,炒黑色10兩),滴乳香(箬上烘去油,研細(xì))2兩,真沒藥2兩(箬上焙去油,研細(xì))。
先將麻油煎滾,零入亂發(fā),以桃柳枝不住手?jǐn)嚕畎l(fā)熔化,再入蓖麻子煎枯,再入生地、大黃、當(dāng)歸、赤芍、白芷、肉桂,慢火煎熬,至藥色枯黑,濾去渣,慢火熬濃,方入松香、黃丹、乳香、沒藥收之成膏,欲軟硬得所,滴水成珠為度,夏天宜略老,冬天宜略嫩。膏藏瓷器中。
一切腫毒,已潰未潰,跌打損傷,風(fēng)濕氣痛。
旋用旋攤,外貼。
《景岳全書》卷六十四:加味太乙膏
當(dāng)歸2兩,生地黃2兩,芍藥2兩,玄參2兩,大黃2兩,甘草4兩。
用麻油2斤煎丹收膏。
一切瘡瘍。
《靈驗良方匯編》有白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