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術湯
《仁齋直指)卷十一:姜術湯
白姜(生)白術 茯苓 半夏曲各15克 辣桂 甘草(炙)各0.3克
上銼。
治痰飲內停,心悸怔忡。
每服9克,姜、棗煎服。
《御藥院方》卷二:姜術湯
川姜(炮)1兩,白術(炒)1兩,茯苓1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甘草(炙)半兩。
上為粗末。
溫和中外,退除寒濕。主陽虛里寒,外挾風冷,頭痛惡風,戰栗多汗;風濕相搏,身體疼痛,腰背強直,轉側不能;又療食寒飲冷,內傷脾胃,嘔逆吐痰,不思飲食。
每服3錢,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圣濟總錄》卷二十八:姜術湯
干姜1兩,白術1兩,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臍皮)半兩,甘草(炙)半兩,防風(去叉)1兩。
上銼,如麻豆大。
時行及傷寒后虛憊,發即閉眼合面者,柔痓之候也,手足厥冷,筋脈急強,汗出不止。
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
《直指》卷十一:姜術湯
白姜(生)半兩,白術半兩,茯苓半兩,半夏曲半兩,辣桂1分,甘草(炙)1分。
上銼。
虛證,停飲怔忪。
每服3錢,加生姜,大棗,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