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d="nameMean" class="flex items-center" data-v-7b7b7f4b data-v-99cc0b88>
名詞釋義
穴在關元旁開五分處,鄰近“丹田”。因腎主納氣,本穴為納氣要穴,故名。
功能作用
調理沖任,補腎益精,通利下焦。
定位
位于下腹部,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
在腹內、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和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動、靜脈肌支。布有肋下神經及髂腹下神經。
詳細主治
1、月經不調,帶下,不孕。
2、小便不利。
3、腹瀉。
4、奔豚氣。
詳細操作
仰臥,先去臍中直下3寸的關元,再于其旁0.5寸處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月經不調、帶下、不孕癥、尿路感染、腹瀉、遺精、陽萎、陰莖痛、腎炎、膀胱麻痹、眼球充血、角膜炎等。
配伍
1、配水泉穴、蠡溝穴、中極穴治月經不調。
2、配腎俞穴、合陽穴、委陽穴治腰痛。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月水不通,奔豚,泄氣,上下引腰脊痛。沖脈、足少陰之會。
2、《銅人針灸經》:月事不調。
3、《千金要方》:“月水不通,泄氣,上下引腰脊痛,刺氣穴入一寸,灸五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