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 清暑,和胃,活血止血,解毒。 主治 暑熱煩渴,胃脘脹悶,吐血,衄血,口瘡,癰癤,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
化學成分花的揮發油含28種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為2,5,5-三甲基庚二烯,牻牛兒酸甲酯(香葉酸甲酯)等。
相關論述1、《醫林纂要·藥性》:“干之可罨金瘡,去瘀生肌?!?/p>
2、《綱目拾遺》:“治瘧、婦人郁結吐血?!?/p>
3、《現代實用中藥》:“健胃。”
4、《天目山藥用植物志》:“為瀉下藥及利尿藥。
5、《青島中草藥手冊》:“主治熱癤。”
6、《安徽中草藥》:“清熱化濁,順氣和胃。主治暑熱胸悶,不思飲食,脘腹刺痛。”
7、《河北中草藥》:“消癰腫,解瘡毒。用于消化不良,癰瘡腫毒及目赤昏暗,口瘡?!?/p>
8、《浙江藥用植物志》:“主治口渴,嘔吐,口糜?!?/p>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暑熱胸悶,不思飲食:白殘花9g,煎水代茶頻服?;虬讱埢?、佩蘭各9g,煎服。
2、治脘腹刺痛:白殘花、香附各9g,枳殼6g,生蒲黃、五靈脂各4.5g。煎服。(1-2方出自《安徽中草藥》)
3、治口角生瘡,口腔糜爛日久不愈:白殘花、銀花、連翹、玄參、生地等適量。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4、治產后風癱,日久兩手不能提舉:薔薇花四兩,當歸二兩,紅花一兩,陳酒為引。上以各藥內酒中,漬數日。隨量飲之。(《華佗神醫秘傳》華佗治產后風癱神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5-6月花盛開時擇晴天釆集,曬干。
炮制方法取原藥篩去灰屑,揀去雜質。
保存方法
置石灰甏內,防受潮、變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花朵大多破碎不全;花萼披針形,密被絨毛;花瓣黃白色至棕色,多數萎落皺縮卷曲,平展后呈三角狀卵形,長約1.3cm,寬約1cm,先端中央微凹,中部楔形,可見條狀脈紋(維管束)。雄蕊多數,著生于花萼筒上,黃色,卷曲成團。花托小壺形,基部有長短不等的花柄。質脆易碎。氣微香,味微苦而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