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
解熱抗瘧。
主治
瘧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
禁忌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體虛無食積寒熱者忌用。”
相關論述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散寒瀉火。治瘧疾發冷發熱。”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10月采挖,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主根多粗直而長,戰作不規則彎曲,直徑6-20mm;側根多數,并有無數細根,表面灰棕色,具不規則縱橫裂紋。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皮部厚,鮮時易剝離,內面光滑,富有粘質。外形極似常山,但斷面為白心,故稱“白常山”。氣微,味淡。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茜草科植物玉葉金花和展枝玉葉金花。
形態特征
1、玉葉金花:被毛的攀援灌木。葉對生和輪生;葉柄長3-8rmm;托葉三角形,長5-7mm,長端2深裂;葉片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8cm,寬2-2.5cm,長端漸尖,基部楔尖,上面無毛或被疏毛,下面密被短柔毛。聚傘花序頂生,稠密,有極短的總花梗和被毛的條形苞片;花5數,被毛,無梗,萼筒陀螺狀,長3-4mm,裂片條形,比萼筒長2倍以上,一些花的1枚萼裂片擴大成葉狀,白色,寬橢圓形,長2.5-4cm.,具縱脈;花冠黃色,花冠管長2--2.5cm,裂片長約4mm,內面有金黃色粉末狀小凸點。果肉質,近橢圓形,徑約8mm,干后黑色。花期夏月。
2、展枝玉葉金花:攀援狀灌木,高約1m。根深棕色,有惡臭。莖灰白色,皮孔橢圓形,棕色,大小不等,稍突起,小枝被疏短毛。葉對生;葉柄長0.8-1.5cm;托葉三角形,2深裂;葉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7.5-11cm,寬4-5cm,長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稍下延,全緣,側脈6-8對,不直達邊緣而向前彎斜,脈間部分向上隆起,上面無毛或被疏短硬伏毛,下面脈上有短柔毛。復聚傘花序傘房狀排列,頂生,有花多朵;花萼5;花冠黃色,漏斗狀,筒長,外被絹毛,裂片5,擴展,卵圓形,內面有金黃色小點;雄蕊5;子房下位,2室,柱頭2,線形。漿果,近球形,直徑8-10mm。種子多數,小而有棱。花期夏季。
分布區域
1、玉葉金花: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地。
2、展枝玉葉金花:分布于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生長環境
1、玉葉金花:生于海拔400-500m的山坡、路旁及灌叢中。
2、展枝玉葉金花:生于山地灌叢及路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