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理氣寬胸,行滯消積。
主治1、上焦氣壅、胸膈痞滿及脅肋脹痛。枳殼苦降下行,善寬胸利膈,行氣消痞,為治氣滯胸悶要藥。
2、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疼痛、噫氣嘔逆及下痢后重。枳殼功擅消積導滯,下氣除脹。
3、治氣虛下陷之脫肛、子宮脫垂。
4、尚可用于腸風下血、風疹瘙癢及妊娠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炒熱熨。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
藥理作用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枳殼煎劑對離體蟾蜍心臟,低濃度時使其收縮增加,高濃度時收縮減弱。枳殼煎劑及乙醇提取液對兔、貓、狗靜脈注射時,可致顯蓍的血壓升高,腎容積減少。當實驗動物血壓下降時,可用以升壓、抗休克。在對麻醉狗血壓升高、容積減小的同時,有暫時的抑尿作用。
2、對胃腸的作用:枳殼煎劑對小鼠離體腸管、家兔離體和在體腸管及麻醉狗在體胃腸運動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但胃瘺慢性試驗和腸瘺慢性試驗,卻出現一定的興奮作用,并使胃腸收縮有力。
3、對子宮的作用:枳殼煎劑對家兔離體及在體子宮不論已孕未孕和子宮瘺,均有明顯的興奮作用,能使其收縮有力,張力增加甚至出現強直收縮。但對小鼠離體子宮無論已孕未孕均呈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1、《開寶本草》:“風癢麻痹,通利關節,勞氣咳嗽,背膊悶倦,散留結,胸膈痰滯,逐水,消脹滿,大腸風,安胃,止風痛。”
2、《食物本草》:“治產后腸出不收。”
3、《現代常用中藥》:“治咳嗽,水腫,便秘,子宮下垂,脫肛。”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傷寒痞氣,胸中滿悶,常與桔梗配用,一升一降,以宣涌胸中氣滯,如《蘇沈良方》枳殼湯。
2、治胸中痰滯,氣塞短氣,每與橘皮相伍,以化痰行氣,如《醫學入門》枳橘湯。
3、治痰飲兼有食積者,配半夏、桔梗、官桂以化痰理氣蠲飲,如《醫方選要》快活丸。
4、治肝氣郁滯,脅肋脹痛,則與柴胡、川芎、香附等配伍,共奏疏肝理氣,解郁止痛之功,如《雜病源流犀燭》枳殼疏肝散。
5、治食積腹痛腹脹,不欲食,可與神曲、麥芽、萊菔子等同用,以消食化積,行氣止痛,如《癥因脈治》枳殼化滯湯。
6、治脾胃虛弱,運化無力而致食滯脘脹者,當與益氣健脾之黨參、白術等配伍,以消補兼施。
7、治噫氣嘔逆,心腹脹悶,不欲飲食,可伍橘皮、木香等藥如《普濟方》降氣丸;以其行氣導滯之功,故與檳榔、大黃等藥配伍,可治熱痢里急后重,如《醫便》枳殼大黃湯;若與人參、麥門冬合用,又可療氣虛腸燥、大便不暢。
8、治氣虛下陷之脫肛、子宮脫垂。內服枳殼常與益氣升陽之黨參、黃芪、升麻等藥同用;外用可單味研末搽,或與黃芪煎湯浸浴。
9、治腸風下血或痔瘡出血疼痛,可與槐花、地榆、荊芥、黃連等同用,以清腸止血,疏風利氣止痛。
10、治風疹瘙癢,單用本品煎湯內服;或與荊芥、苦參、蒼耳子等煎湯洗浴。
11、治妊娠胎氣壅盛而胎動腹痛者,用之可順氣安胎,常配蘇梗、白術、黃芩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7月下旬至8月上旬,果實尚綠時采摘,大者橫切成兩半,曬干或微或烘干。
炮制方法取麩皮撒入熱鍋內,用中火加熱,候冒煙時,加入凈枳殼片,迅速拌炒至深黃色,麩皮呈焦黃色時,取出,篩去焦麩皮,放涼。每枳殼100kg,用麩皮10kg。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干燥處。
藥材鑒別
鑒別1、本品粉末黃白色或棕黃色。中果皮細胞類圓形或形狀不規則,壁大多呈不均勻增厚。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類方形或長方形,氣孔環式,直徑16-34μm,副衛細胞5-9個;側面觀外被角質層。汁囊組織淡黃色或無色,細胞多皺縮,并與下層細胞交錯排列。草酸鈣方晶存在于果皮和汁囊細胞中,呈斜方形、多面體形或雙錐形,直徑3-30μm。螺紋導管、網紋導管及管胞細小。
2、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柚皮苷對照品、新橙皮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2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6∶2)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3%三氯化鋁乙醇溶液,在105℃加熱約5分鐘,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呈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藥材性狀果實呈半球形,直徑3-5.5cm。外皮綠褐色或棕褐色,略粗糙,散有眾多小油點,中央有明顯的花柱基痕或圓形果柄痕。切面中果皮厚0.6-1.2cm,黃白色較光滑,略向外翻,有維管束散布,邊緣有棕黃色油點1-2列。質堅硬,不易折斷,瓤囊7-12瓣,少數至15瓣,囊內汁胞干縮,棕黃色或暗棕色,質軟,內藏種子。中軸堅實,寬5-9mm,黃白色,有一圈斷續環列的維管束點。氣香,味苦、微酸。以外果皮色綠褐、果肉厚、質堅硬、香氣濃者為佳。
飲片性狀不規則弧狀條形薄片,色較深,有的有焦斑。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蕓香科柑橘屬酸橙。
形態特征常綠小喬木。枝三棱形,有長刺。葉互生;葉柄有狹長形或狹長倒心形的葉翼,長8-15mm,寬3-6mm;葉片革質,倒卵狀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5-10cm,寬1.5-5cm,先端短而鈍,漸尖或微凹,基部楔形或圓形,全緣或微波狀,具半透明油點?;▎紊驍刀浯厣谌~腋及當年生枝條的頂端,白色,芳香;花萼杯狀,5裂;花瓣5,長圓形;雄蕊20以上;子房上位,雌蕊短于雄蕊,柱頭頭狀。柑果近球形,熟時橙黃色;味酸。花期4-5月,果期6-11月。
分布區域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區均有栽培。常見的栽培品種有:朱欒(小紅橙)、枸頭橙、江津酸橙等。
生長見習喜溫暖濕潤氣候。耐蔭性強。年平均氣溫要求在15℃以上,發芽有效溫度為10℃以上,生長適宜溫度為20-25℃,在-5℃以上能安全生長,最低溫度為-9℃,最高溫度40℃。年降雨量1000-2000mm,相對濕度75%。以選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沖積土或酸性黃壤、紅壤栽培為宜。
繁殖方式用種子、嫁接繁殖。
栽培技術1、種子繁殖:11月果實充分成熟時采摘,堆放,取出種子洗凈后冬播;或用濕河沙混合貯藏,以待春播。條播育苗,按行距30cm開溝,株距3-6cm,蓋肥土,再覆草。出苗前要保持床上濕潤,出苗后及時揭去蓋草。苗高10cm進行間苗、補苗、松土除草、追施人糞尿或尿素等,夏秋季再追肥1次,冬季需防霜蓋草。遇旱及時澆水,保持苗床濕潤,苗高1m即可移栽。
2、嫁接繁殖:用種子繁殖的幼苗作砧木,接穗選自優良母樹的內膛春梢,于清晨或傍晚隨采隨用。一般可在2月、5-6月、9-11月進行嫁接??捎脝窝壳薪臃ɑ蚨∽中窝拷臃?。成活后在早春萌芽前于芽的上方10-15cm處剪斷,移栽。3月下旬按行株距5m×5m開穴,穴徑70cm,深50cm,開穴呈三角形排列,每穴栽1株,使根部舒展,填土壓實,澆透水。
病蟲防治1、潰瘍病,為害葉及果實,可在芽萌動時噴1:1:200的波爾多液1-2次。
2、瘡痂病,為害葉、枝梢及果實,可在落花時噴1:1:200的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3、立枯病,為害幼苗,用70%敵克松300倍液灌根。
4、還有煤煙病為孩子葉、枝及果實。蟲害有星天牛、銹壁虱、介殼蟲、桔細潛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