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利尿通淋,清熱解暑,祛濕斂瘡。
主治主要用于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外治濕疹,濕瘡,痱子。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24g,包煎;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禁忌1、中藥配伍禁忌:
(1)不宜與附子、肉桂、人參等助火熱生火之品合用.
(2)金銀花同用,容易發生絡合反應而降低療效。
2、中西藥配伍禁忌:
(1)不宜與四環素族抗生素及異煙肼等合用,易形成絡合物,影響吸收.
(2)不宜與潑尼松龍片合用,易生成難溶物,顯著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3)不宜與維生素C合用,容易氧化而失效。
(4)滑石主要成分是硅酸鎂,與硫酸鎂并用可以發生鎂鹽過量中毒,不宜同用。
(5)滑石在胃腸道可以吸附地西泮,減低地西泮的作用,不宜同用。
3、飲食禁忌:忌食辣椒、芥末等辛辣刺激之物。忌甜酸性食物。忌食各種糖果、肉類、油炸類食物。
注意事項1、脾虛氣弱、精滑及熱病津傷者忌服。
2、孕婦慎服。
化學成分含硅酸鎂、氧化鋁、氧化鎳等。
藥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滑石粉對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用紙片法,則僅對腦膜炎雙球菌有輕度抑制作用。
2、保護黏膜:有吸附和收斂作用,內服能保護腸壁。滑石粉撒布創面形成被膜,有保護創面,吸收分泌物,促進結痂的作用。
相關論述1、《本經》:主身熱泄癖,女子乳難,癃閉,利小便,蕩胃中積聚寒熱,益精氣。
2、《別錄》:通九竅六腑津液,去留結,止渴,令入利中。
3、《藥性論》:能療五淋,主難產,除煩熱心躁,偏主石淋。
4、《日華子本草》:治乳癰,利津液。
5、《本草衍義補遺》:燥濕,分水道,實大腸,化食毒,行積滯,逐凝血,解燥渴,補脾胃,降心火之要藥。
6、《綱目》:療黃疸,水腫腳氣,吐血衄血,金瘡出血,諸瘡腫毒。
7、《本草通玄》:利竅除熱,清三焦,涼六府,化暑氣。
8、《本草再新》:清火化痰,利濕消暑,通經活血,止瀉痢嘔吐,消水腫火毒。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癥,可配車前子、木通等品。
2、治濕熱引起的水瀉,可配合茯苓、薏苡仁、車前子等同用。
3、治暑熱病癥可配合生甘草、鮮藿香、鮮佩蘭等同用。
4、治濕溫胸悶、小便短赤,可配合生苡仁、通草,竹葉等同用。
5、治濕疹、痱子等,可配石膏、爐甘石,枯礬等同用。
相關配伍1、滑石配山藥:滑石甘寒滑利,長于祛濕利水、清暑散熱;山藥甘平,長于補脾胃益肺腎,有陰陽兼顧、補而不滯的特點。二藥配用,一清濕熱之有余,一補諸虛之不足,有清熱而不傷陽、利濕而不傷陰、補脾而不礙濕之妙。適用于氣陰兩虛、感受暑濕而見低熱自汗、煩渴飲不多、小便不利、瀉利不止等。
2、滑石配海浮石:滑石甘寒質重而滑,能通利三焦,功善利水通淋、清熱解暑之;海浮石體輕上浮,主入肺經,功善清肅肺氣、通利水道、軟堅散結。二藥配用,滑石以利為主,海浮石以清為主,相互促進,清熱滲濕、軟堅化石、通淋止痛作用増強。適用于石淋、熱淋、癃閉等。
3、滑石配冬葵子:滑石善清熱利尿通淋,能通利三焦;冬葵子為滑下利竅之品,可通利二便,但以利水通淋為主。二藥配用,清熱利水通淋作用增強。適用于濕熱蘊結膀胱之小便不利、淋漓澀痛等。
4、滑石配黃柏:黃柏苦寒沉降,長于瀉腎家有余之火,清下焦濕熱;滑石甘寒體滑,長于清熱利濕、除煩止渴、祛暑止瀉。二藥配用,一利一燥而均清熱,其凊熱祛濕作用增強。適用于濕熱下注膀胱之淋證,也可外用于濕疹、濕瘡等皮膚病。
5、滑石配梔子:梔子長于清肝膽之濕熱;滑石長于利六腑之澀結。二藥配用,清熱去濕之力增強。適用于熱結膀胱之小便不利、熱淋、血淋,及膽石癥之發熱等。
6、滑石配甘草:滑石甘寒淡,長于清熱而利小便;生甘草甘平,長于清熱而補中二藥配用,甘草之甘緩,可制滑石之寒滑,滑石之寒滑,可制甘草之甘滯,有清熱、利水、生津之功效,既有清利之功又不傷陰。適用于暑邪挾濕之身熱煩渴,小便不利,嘔吐瀉泄以及膀胱濕熱之小便短赤、淋漓不爽、滯澀疼痛、砂淋等。
鑒別用藥1、滑石與車前子:二者皆味甘性寒,均能利水通淋,滲濕止瀉,同可用治淋證水腫小便不利。因其性寒清熱,故尤宜于熱淋澀痛、小便短赤;暑濕泄瀉或濕熱泄瀉,二者主要是利水濕、分清濁而止瀉(利濕止瀉),即利小便以實大便,故以濕盛之小便不利、大便水瀉者為宜。兩者臨床常相須為用,且入湯劑皆宜包煎。不同之處在于:車前子又能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益腎強陰,又可用洽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肝腎陰虛之目暗昏花,以及肺熱咳嗽痰多,腎虛無子等。滑石則又能清解暑熱,外用祛濕斂瘡,用治暑熱煩渴,小便短赤;濕溫、暑濕初起,胸悶不暢;以及濕疹,濕瘡,痱子等。
2、滑石與石膏:兩藥均歸胃經,能清熱止渴,但滑石止渴在于利竅滲濕使脾胃中和而渴自止,故適用于暑熱有濕而小便短赤不暢煩渴者,燥熱煩渴不宜使用。石膏止煩渴在于清陽明大熱,使熱去而津液存留,故陽明熱盛煩渴用之合宜。兩者外用均能祛濕收斂,但滑石清熱收濕斂瘡,偏用于濕疹、痱毒流水而奇癢者;煅石膏清熱收濕,斂瘡生肌,偏用于瘡瘍久不收口者。此外,滑石善于利水通淋,解暑,用于淋證、濕溫煩悶,暑濕泄瀉等,是一味夏季治療暑濕疾患常用的藥物。石膏清熱瀉火力強,能清瀉肺胃二經之熱,用治肺熱咳喘,胃火牙痛等。
相關藥品新雪顆粒、益元散、甘露消毒丸、綠雪膠囊。
相關方劑六一散(《黃帝素問宣明論方》)、三仁湯(《溫病條辨》)、甘露消毒丹(《醫效秘傳》)。
藥膳食療石膏滑石粥:
1、功效:清心開竅。
2、原材料:石膏30-60g,滑石20-30g,粳米10g,辰砂1g。
3、做法:滑石用布包扎緊,與石膏同煎取清汁,粳米淘洗干凈,與藥汁起倒入煮鍋中,熬煮成稀粥,粥成前調入辰砂細末即可。
4、用法:日服2次。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開采后,去凈泥土、雜石即可。
炮制方法1、滑石: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2、滑石粉:取凈滑石,打成碎塊,碾成細粉。或取凈滑石,打成粗粉,照水飛法,水飛成極細粉末。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干燥處,防塵。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滑石:為致密塊狀鱗片狀集合體,呈不規則塊狀或扁塊狀。白色、黃白色或淡灰色至淡藍色。半透明或不透明。具蠟樣光澤,有的呈珍珠光澤。質軟細膩,可于硬紙上書寫,手摸之有滑潤感。無吸濕性,置水中不崩散。氣無,味無,具微涼感。
2、滑石粉:為微細、無砂性的粉末,白色或類白色。手摸具滑膩感。無臭,無味。
飲片性狀參見藥材性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