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祛風止痛,活血通絡。
主治風濕痹痛,中風半身不遂,偏正頭痛,產后血瘀,腹生結塊,跌打損傷,癰腫瘡毒,潰瘍不斂。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磨汁涂;或搗爛敷。
注意事項孕婦禁用。
藥理作用爬山虎的粘液質對于口腔、消化道粘膜有輕度消炎作用。
相關論述1、《本草拾遺》:“主破老血,產后血結,婦人瘦損,不能飲食,腹中有塊,淋瀝不盡,赤白帶下,天行心悶,并煎服之,亦浸酒。”
2、《江西中藥》:“活血祛風。凡筋骨疼痛,及婦人赤白帶下等之由于血滯者,皆主治之。近時用作祛風止痛藥,適用于關節風濕,腰腳軟弱等癥。”
3、《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祛風濕,通經絡,止血。”
4、《廣西本草選編》:“祛風止痛,去腐生肌。”
5、《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通絡,活血解毒。主治風濕關節痛,外用治跌打損傷,癰癤腫毒。”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濕痹痛:假葡萄藤30-60g,水煎服;或用倍量浸酒內服外擦。(《廣西本草選編》)
2、治半身不遂:爬山虎藤15g,錦雞兒根60g,大血藤根15g,千斤拔根30g,冰糖少許。水煎服。(《江西草藥》)
3、治偏頭痛:爬山虎根30g,防風9g,川芎6g。水煎服,連服3-4劑。(《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藤莖部于秋季采收,去掉葉片,切段;根部于冬季挖取,洗凈,切片。曬干,或鮮用。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藤莖呈圓柱形。灰綠色,光滑。外表有細縱條紋,并有細圓點狀突起的皮孔,呈棕褐色。節略膨大,節上常有叉狀分枝的卷須,葉互生,常脫落。斷面中央有類白色的髓,木部黃白色,皮部呈纖維片狀剝離。氣微,味淡。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葡萄科植物爬山虎。
形態特征爬山虎,又名爬墻虎。落葉木質攀援大藤本。枝條粗壯;卷須短,多分枝,枝端有吸盤。單葉互生;葉柄長8-20cm;葉片寬卵形,長10-20cm,寬8-17cm,先端常3淺裂,基部心形,邊緣有粗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脈上有柔毛,幼苗或下部枝上的葉較小,常分成3小葉或為3全裂,中間小葉倒卵形,兩側小葉斜卵形,有粗鋸齒。花兩性,聚傘花序通常生于短枝頂端的兩葉之間;花綠色,5數;花萼小,全緣;花瓣先端反折;雄蕊與花瓣對生;花盤貼生于子房,不明顯;子房2室。漿果,熟時藍黑色,直徑6-8mm。花期6-7月,果期9月。
分布區域分布于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各地。
生長環境常攀援于疏林中、墻壁及巖石上,亦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