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云 中國中醫科學院
世界上許多國家及民族都把“七”視為一個神秘數字。王國維在《生霸死霸考》一文中,談到中國出土的青銅器銘文中,有一種現存文獻失載的記日法,按月亮盈虧,從月初至月末七天為一段,取名為“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古人認為月死于東而生于西。《易經》中三次提到七,都表示先兇險后化吉。《易·既濟·六二》爻辭:“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是說婦人喪失了車子上的蔽飾,不用追覓,七天后便失而復得。《易·震·六二》爻辭:“震來,厲;億喪具,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意思是雷擊人,有危險;丟失喪具,不用追覓,登高于九陵之上避之,七天以后必將復得。《易·復》卦辭:“反復其道,七日來復。”說在路上走,七天打一來回。基督教認為,上帝七天內創造萬物,因此以七天為一周,星期日為安息日。英國作家倫納德·法拉曾寫過一本《七的探源》,認為5000年前七個外星人乘坐七艘宇宙飛船造訪地球,從而使地球上出現了七大奇跡,七種音符,致有《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故事。中東各教派中也有七個天使分別來自七個天國的故事;瑪雅人認為他們祖先是七個山洞的七個神仙等等。
中醫學很早就認識到人體的一些時間節律,當代稱之為生物鐘。《內經》有年生物鐘、月生物鐘、周生物鐘和日生物鐘。《傷寒論》的“七日自愈”之說就是對《內經》周生物鐘認識的發展。
《內經》中曾有以七日為疾病轉歸之關戾點的論述。《素問·熱論》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間”。《傷寒論》第八條稱:“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言病氣在經絡中循行到了盡頭,故其主證頭痛到七日可以自愈。王叔和《脈經》繼承了這種認識,又提出以針刺截斷陽明經傳經為治,《脈經·卷七·病可刺證第十三》文曰:“太陽病,頭痛至七日,當自愈,其經竟故也。若欲作再經者,當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七日見愈,把臨床經驗提升為理論,與《易經》的“七日來復”有關。按象數易學家們解說,“七”是“陽爻之象”,故《復卦》及其《彖傳》的卦爻辭均有“七日來復”。如《復卦》曰:“復亨,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彖傳·復》“七日來復,天行也”。認為陰陽變化有一個七日的小周期,說這是天道,是自然規律。《內經》“法于陰陽,得于術數”,以六七日間符應《易經》“七日來復”。《傷寒論》既為“述經敘理”之“論”(《文心雕龍·論說》:“述經敘理曰論”),仲景的此條可謂合《內經》、《易經》的經旨。漢魏時代以“七”為吉祥,《東方朔占經》和《歲時書》都以七日為“人日”,言天地初開,一日雞,二日狗,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把靈辰大吉的正月初七定為“人日節”。南北朝詩人薛道衡的《人日詩》名傳千古,詩曰:“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一年,人歸落雁后,思發有花前。”古代還開展“人日登高”的健身活動。《漢書·律歷志》,用七為三才四時之始來解釋七的重要性,說:“七者,天地人四時之始也。”晚清經學大師俞樾在《文體通釋敘》中說:“古人之詞,少則曰一,多則曰九,半則曰五,小半曰三,大半曰七。”漢魏學者自謙,言能通曉大半,故書名篇名多用七,如枚乘《七發》、崔瑗《七厲》、曹植《七啟》、王粲《七釋》、桓麟《七說》等等。仲景在《傷寒論·序》中言:“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也系自謙而又有數之喻。《傷寒論》著于素尚言“七”的時代,自愈之日的病情又與七日來復相合,便將“七日愈”寫進條文,這也是文化情愫的體現。但更主要的是,古人認為“七”是氣化規律的概括,這是對《易經》“七日來復”的發展。宋代戴侗在《六書故》中說:“凡自無而有,自有而無,皆曰七。氣化曰七,形化曰變,《易》曰變化者,密移而跡泯,變者革故而其跡著。”明代郎瑛在《七修類稿·續稿卷三義理類·七數》中說:“天之道帷化,而氣至六日有余則為一候,故天道七日來復;人身之氣帷七,六日而行十二經絡有余,故人之疾至七日輕重判焉。”無獨有偶,古埃及在六千年前也有“七日神力”的七日周期的理念;在四千年前的巴比倫,也將一月分四段,每段七天;傳至古羅馬,在公元前即有七日為一周的歷法了。
當代,科學家對七日節律的規律研究又有很多新認識,上世紀80年代,中國科協鄭軍和北京中醫藥大學傅立勤,分別在《太極太玄體系》和《干支經年、五運六氣與太極》的論文中,各自通過天文計算,得知一年有53個月亮單位,每個月亮單位6.89天,近似七天。說明以七日制為一星期(周),其理論來源于近月點而非朔望月。一年有53個星期,從而認為人體的七天節律是月亮節律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積淀的天文特征。七日愈是氣化的轉機也能取得現代病理學上的支持。一般來說,炎癥的發熱,經變質、滲出、增生的病理過程,大抵在七日左右。在美國曾報道一個患者,他的兩個膝關節都按各自的七天周期浮腫和消退。丹麥生物醫學家哈浦爾蓋在十幾年之中,經過大量的抽樣數據分析,發現人體內的17-酮固醇數量,是以七天為變化周期的。近些年來,很多生化學家、醫學家們發現,人體內有許多特質是以七天為周期循環變化的。可見《傷寒論》的“七日自愈”是臨床經驗、文化和科學三方面綜合的結論。《傷寒論》中的七日自愈,是中醫學“合于術數”的顯例。可以用當代英美科學家提出的“人擇原理”解釋。“人擇原理”是用人類的存在來解釋自然界中一些基本常數之間的互相關系的巧合。既然人是認識事物的主體,那么他在認識客觀事物中,首先便是選擇那些與其相應的數字并將它作為規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