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一種傳統的中醫外治法,能調動人體的氣血運動,引邪出表,疾患由里走表,通過自身溶痧,調動自愈力,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暑為夏季主氣,由于天氣炎熱,如果不注意避暑,很可能會引起中暑的現象。發生中暑之后,最典型的癥狀為頭暈目眩、出虛汗,嚴重的還會導致暈厥和休克。中醫認為,這主要是因為高溫天氣加上勞累過度,導致人體元氣虧虛,暑熱之邪乘虛而入所致。
通過刮痧可讓體表毛細血管擴張,促進氣血循環,則可達到散熱的效果,也可將暑濕之邪及時“刮”除,起到解表清暑、寧心開竅之功效。
此外,在中醫理論中,常說“虛則補,實則瀉”。但刮痧的奇妙就在于,它既可補又能瀉,可謂補中有瀉、瀉中有補。除了解暑,它還能起到解表驅邪、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扶助正氣、促進代謝、調和陰陽的作用,從而緩解身體不適。
刮痧注意事項
1、刮痧時應注意手法輕重,由上到下順刮,并通過蘸植物油或清水保持肌膚潤滑,避免干刮而刮傷皮膚。
2、在刮痧前后24小時內不能喝酒、不宜劇烈運動。出痧量大或刮全背者,應根據個人體質進行飲食指導,刮痧后以清淡飲食為主,以提高新陳代謝,排出痧毒。
3、刮痧后,被刮部位4小時內不能吹風受涼及碰水,當天洗澡必須使用熱水。
4、哺乳期者慎刮,若實在需要刮痧,被刮后五天內不能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