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酒療法,顧名思義,就是把藥與酒結(jié)合起來,共同發(fā)揮作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藥酒的優(yōu)越性在于藥與酒的融合,因?yàn)榫凭哂小巴ㄑ}、行藥勢、溫腸胃、御風(fēng)寒”之功效。酒與藥的融合可增強(qiáng)藥力,既可預(yù)防和治療某些疾病,又可用于久病愈后的輔助性治療,促進(jìn)身體盡快康復(fù)。而且,酒還是藥材中有效成分的良好溶劑。尤其對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藥酒可以直接入胃腸,發(fā)揮作用迅速而直接,有著很好的臨床療效。
1.脾霄虛弱型:癥見大便溏瀉,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膩或難消化食物則腹瀉加重,腹部隱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脹。
和黨參酒
【組成】黨參1條、白酒500mL。
【用法】選粗大之連須黨參,將參拍出裂縫,置凈器中,以酒500mL浸泡,密封,經(jīng)7日后開取服用。
【說明】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服用15~20ml。
荔枝酒
【特征】鮮荔枝肉(連核)500~1000g、陳米酒1000mL。
【用法】將鮮荔枝肉置入凈壇中,倒入米酒,放入陰涼處,待浸泡7天后即可飲用。
【說明】每日早、晚各1 次,每次飲服20~30ml。飲用量不宜多,小兒禁用。
薏苡仁酒
【組成】薏苡仁2500g、米酒適量。
【用法】將薏苡仁磨成粉,放入米酒中調(diào)勻,去渣備用。
【說明】每日3次,每次飲服2~3杯。
2.食滯腸胃型:癥見腹痛腸鳴,瀉下糞便黏稠穢濁,惡臭,瀉后腹痛減輕,伴有不消化之食物,脘腹痔滿,噯腐吞酸,不思飲食。
白藥酒
【組成】白茯苓、白術(shù)、天花粉、山藥、芡實(shí)、牛膝、薏苡仁各15g、自豆寇9g、自酒5OOOmL。
【用法】將上藥加工破碎成粗末,裝入細(xì)紗布袋里扎緊口。然后將白酒倒入凈壇內(nèi),再放入藥袋,加蓋密封,隔天搖動數(shù)下,經(jīng)14日后開封,去掉藥袋,靜置澄明即可取飲。
【說明】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飲服15~20ml。
3.濕熱型:癥見腹痛,大便瀉下如注,瀉后不爽,色黃味臭,或帶膿血、黏液,肛門灼熱疼痛,煩熱口渴。
楊梅酒
【組成】楊梅50枚、白酒500mL。
【用法】楊梅浸入酒中蓋嚴(yán),浸3天即可。每次食楊梅1~2枚,飲酒10~15ml。
【說明】每日2次。
黃連酒
【組成】黃連60g、白酒500mL。
【用法】用酒煮黃連,煮取150mL。
【說明】以上藥酒,分2次1日內(nèi)服完。
4.寒濕型:癥見大便清稀,或如水樣,或帶有白色黏液,腹痛喜暖喜按,腹脹腸鳴,口淡無味,食少倦怠,肢體沉重。
生姜芍藥酒
【組成】生姜30g(搗碎)、炒白芍15g、 白酒70mL。
【用法】將上藥用白酒70mL,煮沸1分鐘,去渣后待用。
【說明】1次頓服。不善飲酒者,可用黃酒代之。
半夏陳皮酒
【組成】半夏200g、蔥白生姜陳皮各50g、白酒2L。
【用法】將諸藥切碎或搗碎成粗末,置于酒壇中,白酒浸泡7~10日后,啟封,濾去藥渣、澄清裝瓶備用。
【說明】口服3次,每次l0~-15ml,溫飲為佳。
生姜酒
【組成】生姜汁lOml、啤酒200ml。
(用法】將生姜汁注入啤酒中即成。
【說明】以上藥酒,1次飲完。再服再制。
5.腎陽虛衰型:癥見腹瀉多發(fā)生在五更時分,俗稱“五更瀉”。晨起則腹痛欲瀉,瀉后痛減,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溫,小便清長,夜尿頻作。
蓮子山藥山萸酒
【組成】蓮子、山藥(炒)、山萸肉各50g、白酒800mL。
【用法】將蓮子去皮、心,連同山藥、山萸肉洗干凈,裝入酒壇內(nèi),再將酒倒入酒壇中,拌勻,蓋上蓋,封嚴(yán),每隔2天攪拌1次,浸泡15天即成。
【說明】每日2次,每次飲服15~20ml。
肉桂丁香酒
【組成】肉桂公丁香樟腦各40g、自酒lL。
【用法】將3味中藥研碎成末.裝入自紗布袋,置于酒壇,加白酒,搖勻,密封,浸泡7~10日后啟封,濾去藥沒,澄清裝瓶。
【說明】每日服2次,每次飲用10ml,用溫開水送服。
益智仁酒
【組成】益智仁50g、白酒500mL。
【用法】上藥掏碎,放酒瓶內(nèi),封口浸3日,濾汁備用。
【說明】每次10~20ml,每日2次,口服。
注意
1.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浸潤性或空洞性肺結(jié)核病、癲癇病、心臟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衰竭、某些皮膚病、對酒精過敏者,及婦女在妊娠期、哺乳期,正常行經(jīng)期不宜飲用藥酒。
2.服用下列藥物不能同時飲用自酒和藥酒:中樞神經(jīng)抑制劑,如巴比妥類藥;精神安定劑,如安定、利眠寧、撲爾敏、賽庚啶、苯海拉明、氯丙嗪、安乃近等;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降壓藥,如胍乙朧、肼苯達(dá)嗪等;利尿藥,如浮尿、利尿酸、氯噻酮等;阿司匹林和磺胺類藥物;胰島素和硝酸甘油等。
3.兒童、青少年正在生長發(fā)育階段,臟腑功能尚未健全,一般也不宜飲用白酒和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