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蛔湯中藥方劑的制作方法及主治功能
導讀中藥方劑“安蛔湯”。處方:人參7分,白術1錢,茯苓1錢,干姜(炒黑)5分,烏梅2個,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銼。功能主治:傷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出處:安蛔湯,出自明·《萬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湯”。組成:人參七分(9克)、白術一錢(9克)、茯苓一錢(9克)、干姜(炒黑)五分(4.5克)、花椒(去目)三分(3克)、烏梅兩個(3克)。用法:水煎服。……
安蛔湯
《回春》卷二:安蛔湯
處方
人參7分,白術1錢,茯苓1錢,干姜(炒黑)5分,烏梅2個,花椒(去目)3分。
明·《萬病回春》:安蛔湯
出處
安蛔湯,出自明·《萬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湯”。
組成
人參七分(9克)、白術一錢(9克)、茯苓一錢(9克)、干姜(炒黑)五分(4.5克)、花椒(去目)三分(3克)、烏梅兩個(3克)。
主治
主治中陽不足,脾胃虛寒,便清溲清,腹痛腸鳴,蛔從口吐出,或從大便出,手足不溫,舌白脈虛者。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膽道蛔蟲病、蛔蟲性支氣管炎等病癥。
1.膽道蛔蟲病:以本方加減治療32例,每日1劑,水煎2次,早、中、晚各服1次,治療期間忌食葷腥油膩食物。結果:32例(2例配合西藥抗炎、對癥、支持等治療)均在服藥1~6劑內癥狀全部消失。(《江西中醫(yī)藥》2001年第5期)
2.蛔蟲性支氣管炎:以本方聯(lián)合麻杏石甘湯隨癥加減治療40例,每日1劑水煎3次相混合后,晨起及晚餐前空腹各服1次,連續(xù)服藥10~20劑。療效評定以咳嗽、咯痰、哮喘樣發(fā)作、胸痛等癥狀完全消失,胸片無異常,連續(xù)3次做痰檢未發(fā)現(xiàn)蛔蟲卵,并經(jīng)過3個月以上無復發(fā)為痊愈。結果:治療后所有病例全部治愈,未見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四川中醫(yī)》2007年第3期)
方解
本方由理中湯去甘草、加茯苓以溫養(yǎng)脾胃之寒而祛中焦之寒,烏梅、川椒酸辛伏蟲,使中焦寒去,蟲伏而安。本方藥性偏溫,陰虛者慎用。
現(xiàn)代研究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烏梅能促進膽汁分泌,花椒能加強腸道蠕動,烏梅、花椒還有麻痹蟲體,刺激蟲體尾部蜷縮后拉作用。由此可見在各藥的共同作用之下,蛔蟲被迫安靜地退出膽道,達到快速驅蟲的效果。
方歌
理中加減可安蛔,參術苓姜和椒梅,腹痛便溏因蟲擾,辛酸伏蛔蛔自摧。
免責聲明
- ?
- 【安蛔湯中藥方劑的制作方法及主治功能】:http://www.fulicp01.com/zy/15768.html。作者: 小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