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wkqyk"><menu id="wkqyk"></menu></fieldset>
  • <ul id="wkqyk"></ul>
  • <ul id="wkqyk"></ul>

    微信公眾號

    互助圈

    發信息

    • 發布
    • 管理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重點科室:骨科、消化科、婦科、產科、中醫針灸、耳鼻喉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眼科、整形外科、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生殖醫學科、血液內科
    加關注0

    李危石

    • 醫師職稱

      著名專家

    • 所在科室

      骨科

    • 所在醫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專業擅長:腰椎管狹窄癥、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滑脫、腰椎退變性側彎、頸椎病、胸腰椎畸形、胸椎管狹窄癥、胸椎間盤突出、胸椎黃韌帶骨化、脊柱外傷、脊柱微創等。

    醫師簡介:李危石專業職稱:主任醫師、教授擅長:腰椎管狹窄癥、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滑脫、腰椎退變性側彎、頸椎病、胸腰椎畸形、胸椎管狹窄癥、胸椎間盤突出、胸椎黃韌帶骨化、脊柱外傷、脊柱微創等。工作經歷教育: 1990.9-1997.7,白求恩醫科大學臨床醫學七年制本碩...

    在線咨詢
    官網掛號
    我要預約
    為你推薦

    醫師簡介

    出診時間表

    李危石

    • 專業職稱:主任醫師、教授

    • 擅長:腰椎管狹窄癥、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滑脫、腰椎退變性側彎、頸椎病、胸腰椎畸形、胸椎管狹窄癥、胸椎間盤突出、胸椎黃韌帶骨化、脊柱外傷、脊柱微創等。

    工作經歷

    教育: 1990.9-1997.7,白求恩醫科大學臨床醫學七年制本碩連讀 1998.9-2001.7,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博士 2008年作為AO-Spine的短期Fellow在美國UCLA大學附屬醫院學習 2009年全年國家公派在美國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作臨床和科研Fellow。 工作: 1997.8-1998.9,骨科住院醫師 2001.8-2005.7,骨科主治醫師 2005.8-2010.7,骨科副主任醫師 2009.8-2016.7,骨科副教授 2011.8-今,骨科主任醫師 2016.8-今,骨科教授 2016.8-今,骨科博士生導師 2014.8-2018.7,醫療副主任 2018.7-現在,科主任、脊柱外科主任

    科研工作

    1、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2019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3、2016年,首都衛生行業發展科研重點專項

    4、2015年,國家863項目

    5、2015年,首都臨床特色應用研究項目

    6、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7、2013年,首都市民健康項目培育

    8、2014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項目

    9、2011年,教育部回國人員啟動基金

    學術兼職

    中國康復醫學會骨質疏松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學分會全國委員、副總干事

    國際脊柱學會AOSPINE中國教育官

    中華預防醫學會脊柱疾病防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脊柱退變學組組長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骨并發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運動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兼脊柱學組副組長

    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脊柱關節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骨科分會脊柱學組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骨科分會委員兼脊柱學組秘書

    北京醫學會骨科分會委員

    北京醫學會骨科學分會第一屆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康復醫學會骨科分會第二屆副會長

    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專業委員會畸形學組、微創學組委員

    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雜志副主編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編委

    中國修復與重建外科雜志編委

    Spine、中華骨科雜志、中華外科雜志審稿專家

    獲獎情況

    1、2006年中國脊柱脊髓雜志建刊15周年論文評比,所發表的文章“前后路聯合手術治療胸腰段后凸成角畸形”獲優秀論文獎。

    2、2012年COA中青年醫師優秀論文三等獎“正常國人脊柱-骨盆矢狀位參數的影像學研究”

    3、2013年中華骨科雜志優秀中青年醫師優秀論文評比二等獎。

    4、2013年 胸椎管狹窄癥 獲北京市科委科技成果獎

    5、2014獲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工作委員會全國十佳中青年醫師提名獎

    6、2015年中國脊柱脊髓雜志第三屆優秀論文評選二等獎。

    7、2012年,“胸椎管狹窄癥關鍵診療技術研究”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8、2013年11月“胸腰段椎間盤突出癥的病因學研究與新手術方式”榮獲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關,創新型科技成果獎

    9、2014年12月,“胸腰椎嚴重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療及相關技術研究”獲北京市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關“創新型科技成果獎”三等獎

    10、2019年獲“國之名醫”優秀風范獎

    論文

    主要論文(第一或通訊作者)

    SCI期刊:

    1.Xu F, Zou D, Li W, Sun Z, Jiang S, Zhou S, Li Z. Hounsfield units of the vertebral body and pedicle as predictors of pedicle screw loosening after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e surgery. Neurosurg Focus. 2020 Aug;49(2) 3.642 Q1

    2.Wang H, Zou D, Sun Z, Wang L, Ding W, Li W. Hounsfield Unit for Assessing Vertebral Bone Quality and Asymmetrical Vertebral Degeneration in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Spine (Phila Pa 1976). 2020 Nov 15;45(22):1559-1566. 2.646 Q2

    3.Fan T, Meng X, Sun C, Yang X, Chen G, Li W, Chen Z. Genome-wide DNA methylation profile analysis in 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J Cell Mol Med. 2020 Aug;24(15):8753-8762 4.486 Q2

    4.Zhou S, Li W, sagittal spinal pelvic alignment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men and women in the natural and erect sitting positions: a prospective study in a Chinese population,MEDICAL SCIENCE MONITOR.2020(26)1.98 Q3

    5.Fan D, Li W, Progressive 3D Print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edical Materials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20(20) 3.845 Q1

    6.Zhou S, Li W ,Age?based normal sagittal alignment in Chinese asymptomatic adults: establishment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lvic incidence and other parameters. EUROPEAN SPINE JOURNAL.2020(29) 2.513 Q2

    7.Zhong W, Li W, Two-Level Osteotomy for the Corrective Surgery of Severe Kyphosis From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PINE44(23) Q2 2.903

    8.Zhou S, Li W ,The standing and sitting sagittal spinopelvic alignment of Chinese young and elderly population: does age influenc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ositions? EUROPEAN SPINE JOURNAL Q3 2.513

    9.A targeting method for robot-assisted percutaneous needle placement under fluoroscopy guidance

    10. Zhou S, Li W, Su T, et al. Does lumbar lordosis minus thoracic kyphosis predict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J]. J Orthop Surg Res, 2019, 14(1): 290.

    11.Zou D, Li W, Deng C, et al. The use of CT Hounsfield unit values to identify the undiagnosed spinal osteoporosis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J]. Eur Spine J, 2019, 28(8): 1758-1766.

    12.Zou D, Li W, Xu F, et al. Use of Hounsfield units of S1 body to diagnose osteoporosis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J]. Neurosurg Focus, 2019, 46(5): E6.

    13.Jiang S, Li W. Biomechanical study of proximal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fter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fixation: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J]. J Orthop Surg Res, 2019, 14(1): 135.

    14.Zou D , Li W S, Deng C , et al. The use of CT Hounsfield unit values to identify the undiagnosed spinal osteoporosis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J]. European Spine Journal, 2018:1-9.

    15.Fei H, Li W S, Sun Z R, et al. Sagittal plane analysis of the spine and pelvis in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J Orthop Surg (Hong Kong). 2017. 25(1): 2309499016684746.

    16.Fei H, Li W S, Sun Z R, et al. Effect of patient position on the lordosis and scoliosis of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J]. Medicine, 2017, 96(32):e7648.

    17.Fei H, Li W S, Sun Z R, et al. Analysis of Spino-pelvic Sagittal Alignment in Young Chinese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J]. Orthop Surg, 2017, 9(3):271-276.

    18.Sun Z R ,Li W S, Chen Z , et al. Decompression alone versus decompression with instrumented fusion for young patients with single-leve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 short-term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J]. 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4, 127(11):2037.

    19.Li W S, Sun Z Ret al. Analysis of spinopelvic sagittal alignment in patients with thoracic and thoracolumbar angular kyphosis.[J].Spine,2013,38(13):E813-8.

    20.Li W S, Wang S, Xia Q, et al. Lumbar Facet Joint Motion in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at Affected and Adjacent Levels: An In Vivo Biomechanical Study[J]. Spine, 2011, 36(10):629-37.

    21.Li W S, Gang L I, Chen Z, et al. Sagittal plane analysis of the spine and pelvis in adult idiopathic scoliosis.[J].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0, 123(21):2978-2982.

    中文核心期刊:

    1、王偉,李危石等.椎旁肌評價方法及其與腰椎疾病相關性的研究進展.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20 34 (11)

    2、包潔,李危石等.椎體CT值評估腰椎退變患者骨密度的研究進展.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20 30 (8)

    3、李危石.重視高度發育不良性腰椎滑脫的矢狀位平衡及重建問題.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20 30 (8)

    4、郭新虎,李危石等.高度發育不良性腰椎滑脫復位程度與脊柱-骨盆矢狀位參數變化的關系.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20 30 (8)

    5、韓耕愚,李危石等.不同影像學參數在評估腰部椎旁肌退變中應用的研究進展.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20 30 (6)

    6、鐘沃權,李危石等.PBL與CBL在我國進修醫師培訓中的應用現況與比較.醫學研究雜志,2020 49 (6)

    7、鄧超,李危石等.CT值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質疏松的評估.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20 30 (5)

    8、郭揚,李危石等,術前相鄰節段退變對腰椎融合術后相鄰節段退變及臨床療效的影響.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20 30(2)

    9、孫卓然,李危石等.腰椎短節段融合術后坐-立位相鄰節段序列變化研究.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20 30(2)

    10、孫卓然,李危石等.中老年人從站立位到坐位的脊柱矢狀位序列變化.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9 29(7)

    11、王偉,李危石等.中老年患者后路腰椎椎體間融合術并發癥及臨床獲益的年齡分層隨訪研究.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9(33)

    12、孫卓然,李危石等.腰椎融合術前相鄰節段存在退變因素對術后早期臨床療效的影響.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9 33 (07)

    13、孫卓然,李危石等.腰椎融合術前相鄰節段退變對術后中長期臨床療效的影響.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9 29 (03)

    14、李危石等.腰椎固定融合術后脊柱-骨盆矢狀位序列對相鄰節段退變的影響:6年以上隨訪研究.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8 28 (10)

    15、周思宇,李危石等.矢狀位平衡影像學評價之爭議與現狀.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8 32 (11)

    16、周柏林,李危石等.中老年患者后路腰椎椎體間融合術并發癥及臨床獲益的年齡分層隨訪研究.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9 33 (08)

    17、孫卓然,李危石等.國人青年人群坐-立位脊柱-骨盆矢狀位序列變化研究.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8 (4)

    18、鄒達,李危石等.椎體CT值在腰椎短節段內固定術后螺釘松動預測中的應用.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8, 28 (5)

    19、馬清偉,李危石等.退變性腰椎側凸矯形術后腰椎前凸角變化對臨床療效的影響.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7

    20、袁磊,李危石等.胸腰椎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后螺釘松動的研究進展.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7 (8)

    21、李危石,陳仲強等.退變性腰椎側凸患者腰椎前凸矯正程度與療效的關系.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6 (10).

    22、馬清偉,李危石等.中老年人群脊柱-骨盆矢狀位參數及其序列擬合關系.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6 26 (2)

    23、姜帥,李危石等.不同分型腰椎-骨盆矢狀位序列的模型建立及應力分析.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6 26 (5).

    24、費晗,李危石等.退變性腰椎側凸脊柱-骨盆矢狀位影像學特點.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5 25 (6)

    25、孫卓然,李危石等.正常國人脊柱-骨盆矢狀位序列擬合關系研究.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5 25 (1)

    26、王小平,李危石. Delphi法及其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中華外科雜志, 2014 (1).

    21.李危石,孫卓然等.正常脊柱-骨盆矢狀位參數的影像學研究.中華骨科雜志, 2013 33 (5)

    27、孫卓然,李危石.骨盆矢狀位形態參數在脊柱外科的應用.中華外科雜志,2012 50 (12)

    28、李危石,陳仲強等.成人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狀位平衡分析.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1 21 (3).

    29、李危石,陳仲強等.胸椎及胸腰段角狀后凸畸形對骨盆矢狀位形態及序列的影響.中華外科雜志, 2011 49 (2)..

    30、李危石,陳仲強等.胸椎后縱韌帶骨化的臨床特點及治療策略.中華骨科雜志, 2007 27 (1)

    31、李危石,陳仲強等.椎間植骨融合與橫突間植骨融合治療腰椎滑脫癥的比較.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05 15 (1)

    32、李危石,陳仲強等.前后路聯合手術治療胸腰段后凸成角畸形.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04 (11)

    33、李危石,陳仲強等.上胸椎角狀后凸畸形的診治分析.中華外科雜志, 2002, 40 (1)

    著作與譯著

    1、陳仲強,劉忠軍,黨耕町主編,郭昭慶參編,脊柱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ISBN 978-7-117-17231-8 2、陳仲強主譯,郭昭慶參譯,胸腰椎創傷,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年,ISBN 978-7-5331-8914-3 3、陳仲強,袁文主譯,郭昭慶參譯,AO脊柱手冊(原理與技巧及臨床應用兩冊),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ISBN 978-7-5331-5581-0 4、劉忠軍主編,郭昭慶參編,脊柱外科手術操作與技巧,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ISBN 978-7-117-11758-6 5、海涌主譯,郭昭慶參譯,腰椎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舉報 收藏 0 評論 0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本部

      骨科門診(特需)

      星期二下午500元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本部

      骨科門診

      星期四上午100元


    0相關評論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175151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精品人妻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李雅| 免费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在线| 精品人妻大屁股白浆无码| 国产精品第12页| 99国产精品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 亚洲精品岛国片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成人专区|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免下载 |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视|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αv忘忧草|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186在线观看在线播放|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免费尤物|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日韩av综合| 日韩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哦哦哦| 国产乱人伦偷精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日韩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日本三区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日韩精品久久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二区高清在线|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 中文字幕日韩理论在线| 日韩欧毛片免费视频| 婷婷成人国产精品| 尤物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 国产精品hd免费观看|